把使命写在跨山越海的大道上 | 忠于使命
一万公里。
十五个月。
凌晨三点。
……
沙尘暴。
暴雨。
无人区。
……
这是网通院某出口项目团队在外执行任务期间的“关键词”,它们为这趟工作之旅平添了几分不同寻常的色彩。从2021年3月启程到2022年五一前夕返程,一年有余,显得日子很长,却让归途更甜。
那些激情澎湃的日子,是明知栉风沐雨却依然前行的责任使然。
四五十度,不流汗?
“你见过凌晨3点的样子吗?”
“见过。”
“那沙漠的凌晨三点呢?”
是的,团队每天的序幕便是从凌晨3点开始的。3点30分,团队准时从位于沙漠的某基地出发,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,来到人迹罕至的沙漠腹地。迎接他们的除了一望无际的沙漠,还有矗立在旷野上的装备车。此时,第一缕曙光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。
与尚且温和的晨曦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灼热的烈日和滚烫的沙砾。40到50度的高温下,干燥的热气不断蒸腾,天空连一丝云都不曾出现,纯粹得彻底,极强的紫外线肆虐横行。团队成员除了长袖工作服和必不可少的口罩外,每天都要带上几大瓶水,可即使这些水被咕咚咕咚灌下肚,在热浪包裹之下身体所需的水分尚且无法正常满足,更别提分泌出一滴汗珠了。“那么热,我们衣服却不会湿,也不会流汗。”团队成员说。我们常说“劳动者付出智慧和汗水”,但在他们的故事里,“汗水”却连出现的机会都不曾有。
“重头戏”,零故障
如果说作息和恶劣自然环境是最直接的考验,那么顺利完成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考验,因为团队要完成设备联调、国外培训、系统联试验收、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,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系统测试,同时对多辆装备车进行测试,挑战可想而知。
经过项目团队充分的准备后,重头戏终于来了,“测试仗”正式打响。设备开始实战化检验,一天,两天,大家既对系统胸有成竹,又对接下来的未知抱着些许紧张和忐忑。三天,四天……二十天,终于,完成!系统“零故障”!设备表现出色,用户技术总监伸出大拇指,边笑边点头,向技术专家们致意。
团队成员们长舒一口气,轻松的笑容纷纷绽放在已经黝黑干燥的脸颊上,耳边突如其来的风沙似乎都比平日柔和了几分。“现场环境极其恶劣,很多人在克服各种不适因素以及各自家庭困难后,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。”系统总师刘立东在工作周报里这样写道。
合众力,顶万钧
众力并则万钧举,人心齐则泰山移。成绩的背后既是团队“拧成一股绳”的并肩奔跑,也是前线后方“聚是一团火”的能量合拢。
系统总师李钢带领项目组一方面细化分工,让成员职责明确,另一方面推行互相补位,提高工作效率。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,交装进度显著提升。有顺利,也有困难,前线人手不足怎么办?后方积极出点子想路子,国际业务部协调在该国执行其他任务的人员到场支援,就这样,交付任务得以顺利进行。
“我们的职工因为工作冒着风险出去,有什么困难,咱们一定要想尽办法解决。”党委领导多次专题研究,部署在外执行任务员工的保障慰问工作,回应大家的所急所盼。国际业务部、工会、各专业部纷纷行动,发挥各自所长,用心用情用力为团队服务。从克服时差多次连线前线团队,倾听大家的建议,到了解家属工作生活情况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,每一个行动的背后都是“人民至上”的生动实践,家属住院生产,单位帮助;身份证急需带回国,单位协调,靠前站,不缺位,党委领导下的保障工作扎实开展。
在国外核酸采样和抽血采血已经不知道被做了多少回,大家都说‘回了国,怎么检测都无所谓’!”
当问到航班落地时的感受,团队成员姜晓斐说,“很新鲜。”“这一年,一直在干活和隔离,到哪看到的都是沙土色,终于回家了,看到满眼绿色,特别鲜活!”难掩的兴奋中是团队持续的坚守和付出。
从接到任务时,“单位领导充分考虑了安全性,我心里是有底的”“工作需要,该去就要去”的逆流而上、闻令而动,到完成任务时,“没有遗憾,想干的工作都干了”“选一行爱一行,本身咱就是这样的使命”,他们普通,他们英雄。
向义无反顾前行的他们致敬,向以他们为代表的网通外贸人致敬!他们散发萤萤之火,在各自岗位灿若星河;他们聚起团团之火,使网通前路璀璨可期!